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记全国优秀教师程伯安

[发表时间]:2016-07-07 [浏览次数]:

   


清清浅浅的岁月里,时钟滴滴答答地刻录着生命的感言,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奔跑,只为品味人生之味,一个坚定而沉稳的脚步在这场旅途中收获着自己最心怡的“味道”。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程伯安教授。

初次见到程教授,他是位很慈祥面善的老者,言谈之间就能让人感受到他那渊博的学识和对生活的体验之深。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所以很快便与我们拉近了距离。正是这样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师,带我们体验了他的人生百味。

教之味:苦心耕耘育桃李

程教授主攻唐宋文学,1937年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县,在大武县上了初中和小学,1956年从武汉汉阳高中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咸宁高中(现湖科)工作,哪知道竟是在这里教了一辈子的书。1994年便被评为咸宁地区优秀教师,被评为职称教授,9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97年拿到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三等奖,2002年退休。如今,已发表了三十余篇论文,出版著作《苏东坡民俗诗选》,参编《儒道释经典注释》。教书五十一年,他的才艺令人羡慕,他的为人教人赞赏,学生们对程老更是尊敬爱戴。年轻的程教授很喜欢跳交际舞,才华横溢又会跳舞的老师自然让学生愈发喜爱。

程老桃李满天下,人文院的大部分老师都是其得意门生,对郭彧老师更是赞不绝口,“郭彧记忆力很好,文章没有哪篇是他背不出来的,我拿他的例子来教育我的其他学生,郭彧能背出来你们怎么背不出来呢?他们说,我比不得郭彧。他很有才华,很有自己的思想见解,也很有个性。”

钻之味:一片冰心在玉壶

程教授作为一名学者,一直在自己的文学领域里苦心钻研,他著书的作品《苏东坡民俗诗解》,给学界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

《苏东坡民俗诗解》,1994年出版,该书分为岁时篇,生产计时篇,衣食住行篇,婚丧寿诞篇,祭祀占卜篇五大类,对所选的百余首苏轼的诗逐一进行了解说,探讨了诗中所反映的民俗事项及其演变,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鹊桥仙·七夕》等名篇中的节日在宋代是何模样,《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等篇目中的民间风俗。这本书给广大学者提供了很多研究苏东坡和了解中国的民俗节日的资料,尤其在湖科人文学院引起了反响,《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在九二年就进行了长期连载,后被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为《苏东坡民俗诗解》一书。

学之味:学海无涯苦作舟

2014年,原本已经退休十几年的程老又重新出来带了一学期的课,开了一门《世界民俗》的选修课,再一次对“教学相长”有了更深刻感悟。问及学生姓名,名字中带有“琼”“玲”“瑜”等斜玉偏旁的字的学生都回答说是王字旁加某某,程老对学生进行纠正,那是斜玉旁,但由于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无法说服学生。后来回去翻书,才有了很好的解释,他说:“王字的结构是代表天地人的三横,和代表连接天地人和谐相处的道路,能够打造出这样一条路的人就是王者,即贯通天地人者,王也;玉字的结构是三块玉被绳子串起来,符合古代的玉佩形状。”由此更加体会到教书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了解到自己缺少什么知识,及时去补充,自己有了知识学问才能教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你,从学生身上也能学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一个人的见识与能力是有限的。

活之味:人生有味是清欢

程老如今退休在家,依然自得,身体康健,虽然眼睛不太好,每日里依然看看书,和老伴张芳彦教授散散步,看电视则只看新闻。每年的夏天都要外出避暑,今年选择了神农架。程老特别喜欢旅游,走过很多地方。如今中国的省会城市只有四个没有去过,台湾台北,福建福州,安徽合肥和西藏拉萨。南北景色各有特点,但程老最爱新疆,见过沙漠后的他感叹,只有去了新疆,才能感受到中国之大。

有一种境界叫“开水白菜”。以最朴素平凡的面目示人,却有着丰富而厚重的内涵。这种淡,不是寡淡苍白,而是洗净铅华后的真醇之味。这种淡,不是贫乏空洞,而是繁华落尽后的简约之风。从程教授的身上,我们就能感受那种追求自己心中的味道所带来的内心的平静,终觅得自己的一处清静闲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