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公开课 聚焦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5-05-16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5日与5月15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揽胜楼620教室连续开展两场主题鲜明的公开课活动。主讲教师黄兵、高超分别围绕《视听语言》与《传播学概论》两门核心课程,聚焦“蒙太奇的类型”与“受众观的流变”两大教学重点,通过案例解析、互动研讨与实操训练,为师生呈现了注重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示范。

黄兵老师解码视听语言:蒙太奇的类型与艺术表达

5月5日,黄兵老师以《蒙太奇的类型: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为题展开讲授。他通过经典影片片段分析,系统梳理了蒙太奇作为电影语言核心的双重维度:叙事蒙太奇以线性逻辑推动剧情发展,如《战舰波将金号》中“敖德萨阶梯”的经典剪辑,展现时空压缩与悬念构建的技巧;表现蒙太奇则突破叙事框架,通过意象并置传递情感与主题,如《广岛之恋》中战争废墟与恋人肢体的交叉剪辑,揭示视觉隐喻的深层力量。

高超老师讲解传播学:受众观的历史嬗变与当代启示

5月15日,高超老师在《传播学概论》课程中,以《受众观的流变》为切口,带领学生回溯传播学史中受众角色的演变轨迹。从“魔弹论”下被动接受的“靶子”,到“使用与满足理论”中主动选择的信息消费者,再到数字时代“产消者”身份的融合,高超老师结合社交媒体案例,剖析算法推荐如何重构受众的认知模式与行为逻辑。

互动环节中,学生围绕“短视频平台是否加剧了受众的碎片化阅读”展开辩论。高超老师总结道:“理解受众观的流变,本质是洞察人与技术、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动态博弈,这对编导专业学生创作具有方法论意义。”

学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构建“学用结合”育人模式

两次公开课均采用“理论精讲+案例研讨+创作训练”的融合式教学设计,体现人文与传媒学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学院教学教学副院长谭辉煌教授表示:“编导专业紧扣影视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公开课示范推动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帮助学生夯实专业技能、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谭辉煌、邓志文、黄兵、高超、段婷婷、张莹、陈静等老师参加了公开课活动。据悉,本学期编导专业还将围绕短视频内容生产”“纪录片叙事策略”等主题开展系列教学研讨活动,持续完善“课堂-行业-作品”全链条育人机制,助力培养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通讯员:段婷婷  审核:周菡  终审: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