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传媒学院汉语言专业师生
与赤壁教研室共探中考语文革新之道
(通讯员:涂曼子)为夯实师范专业技能根基,全方位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综合素养,2025年4月15日上午,人文与传媒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在人文与传媒学院郭彧院长的带领下,前往赤壁慧晟实验学校,参与“高校赋能 名师引领 优
课共研——2025年赤壁市初中语文优课展示活动”。人文与传媒学院中教法与写作教研室教师夏红星、徐琦、高丽、涂曼子参加了此次活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沉浸于多堂精彩的初中语文课,汲取教学智慧,为今后的教育实践积累了珍贵经验。
第一堂课由赤壁慧晟实验学校的陈莹老师主讲,课程围绕《“试卷‘诊断’:错题剖析与提升”》展开,重点聚焦语文中考中的古诗填空题型。课程开启,陈老师挑选了试卷里的典型古诗填空题,让学生自主作答。随后,她将学生的答案展示出来,组织大家打分评价。学生们积极讨论,各抒己见,陈老师则针对学生的评价与思路,耐心地进行纠正和分析,帮助大家厘清正确解题方向。为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象,陈老师引入《古对韵歌》,细致讲解常见意象蕴含的情感,像杨柳寓意送别、梧桐象征愁苦等。紧接着,陈老师在黑板上展示挖空关键诗句的《巴丘往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意象知识,结合诗歌描述的地区推导答案,让学生在思考解答中完成知识融合。临近尾声,陈老师总结出五条意象解题密码,从意象特征、情感内涵、常见搭配等方面,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填空题型的理解。整堂课陈老师教学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试卷讲评课变得趣味十足,切实提升了学生应对此类题型的能力。
(陈莹老师授课《试卷“诊脉”:错题剖析与提升》)
第二节课由易文鑫老师授课,课题为《写作指导:笔绘美食,情抚人心》。课堂伊始,易老师以美食推荐切入,鼓励学生分享心头好。有学生推荐网络热门的可乐鸡翅,还有人提到湖北特色武汉热干面,以及赤壁本地的赤壁鱼糕。随后,易老师援引汪曾祺描写高邮鸭蛋的文章,引导学生从中学习细腻的描写手法。学生们现学现用,从感官角度出发,描绘自己钟爱的美食。描写赤壁鱼糕时,不少学生融入对家乡赤壁的眷恋;写可乐鸡翅时,则饱含对奶奶的思念,字里行间满是真情实感。在赏析环节,易老师带领学生探究《昆明的雨》,让学生自主补充标点符号,随后对比原文,让学生对标点的运用理解更深刻,同时强化朗读情感与技巧。学生们再对自己的美食描写进行标点修改,进一步丰富文章情感。课程尾声,易老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原有基础上增添体现美食情味的语句,学生们借此充分展现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将美食与生活感悟紧密相连,让整堂课的写作指导落地生根。
(易文鑫老师授课《写作指导:笔绘美食 情抚人心》)
第三节课,叶婷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名著导读:品感慨涕零,悟诗里人心》课程。课程开场,叶老师抛出有趣问题:“想和哪位梁山好汉拜把子?”迅速点燃课堂气氛,顺势引出授课主角——宋江。接着,叶老师引导学生研读材料,深入了解宋江的三场酒。同学们从情感角度进行概括,老师则从情节方面细致描绘,两者互补,让大家对三场酒有了全面认知。随后,同学们朗读《西江月》三首词,围绕“招安和情义哪个更重要”展开热烈讨论。同学们声情并茂地朗读招安情节,将文字背后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深化对宋江忠义的理解,学生们提笔写诗,将课堂所学与自身感悟融入诗作。课程结尾,叶老师总结全课,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阅读名著,探索文学世界的更多精彩 。
(叶婷老师授课《名著导读: 品感慨涕零 悟诗里人心》)
在接下来的教研环节,赤壁市教科院院长雷介武对陈莹老师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点评。雷院长盛赞陈莹老师紧扣中考古诗填空题型展开教学,以学生自主答题和互评开启课堂,充分激发学生思考。同时,雷院长也委婉提出优化建议,他指出在教学环节的过渡上,若能更加流畅自然,将有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在课堂互动方面,若能给予更多学生表达机会,促进参与度的均衡,教学效果将更上一层楼 。
(雷介武院长点评陈莹老师的授课)
赤壁市职教集团副校长、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元娟老师对叶婷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袁老师指出叶老师的课有三大亮点:其一,擅长借助巧妙抓手,利用三场酒、三首词、三行泪,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梳理整本书阅读,以小见大,贴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助力孩子们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其二,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无论是情节梳理、人物分析,还是语言积累,都落实到位,有效帮助学生构建对文本的整体认知;其三,活动设计巧妙,分角色朗读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师生之间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袁娟老师点评叶婷老师授课)
随后,人文与传媒学院的夏红星教授对易文鑫老师的授课进行点评。易文鑫老师带来的写作课,向来是教学中的硬骨头,学生上完课后进步往往不明显。在本次授课中,易老师成功让学生实现肉眼可见的成长。夏红星老师总结易老师的教学有三大亮点:一是采取科学的边讲边练模式,从带领学生阅读美文、分析多感官表现手法,到学生实操练习、融入情感二次创作,再到相互赏析、完善作品,这一过程完美契合写作思维形成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写作思维,促进读写思维相互转化提升;二是易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师素养,以询问学生推荐美食作为课程导入,瞬间点燃学生热情,拉近师生距离;三是易老师巧妙将课程与考试挂钩,把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与应试要求相结合,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被动学习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夏红星老师点评易文鑫授课)
活动的最后,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郭彧院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郭彧院长认为此次活动三节课共同诠释了'精准性-生长性-真实性'的新型课堂标准——陈莹老师用五把钥匙打开古诗密码,叶婷老师以三首诗撬动名著解读,易文鑫老师用松花饼勾连创作观,这种拒绝套路、直面生成的'有温度的教学现场',正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密钥。郭彧院长提到,本次教研实现了应试技巧与人文素养的有机融合,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创新提供了生动范例。最后,郭彧院长对赤壁语文教育界、慧晟学校以及全体师生表达诚挚感谢,期待未来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
(人文与传媒学院郭彧院长进行活动总结)
(人文与传媒学院老师与授课教师合影留念)
活动结束后,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同学纷纷表示,本次赤壁慧晟实验学校见习之旅,为师范生搭建起沉浸式实践平台。在这场知行合一的修炼中,他们见证教育理想照进现实的动人轨迹,这些从土壤中生长出的教育智慧,终将在未来化作三尺讲台上的璀璨星光。
(审稿: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