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正文

“艺术解码鄂南传统聚落研究展”国庆档期在市美术馆展出

[发表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

1016日“艺术解码鄂南传统聚落研究展国庆档期在咸宁市美术馆(画院)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咸宁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振主持,武汉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次展览艺术总监董黎致辞,咸宁市政协副主席刘智毅宣布展览开幕,特邀嘉宾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董继宁莅临现场。出席活动的还有湖北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徐义平,人文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鄂南文化中心主任何岳球鄂南山水画研究中心主任吉文明咸宁市美术馆馆长金继成等。

本次展览艺术总监董黎致辞

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充分发挥其在鄂南地域文化研究领域的优势及特色民俗藏品,为展览提供了丰富的实物展品和学术支持。本次展览以董黎博士的专著《鄂南传统聚落研究》为脉络,系统展示了鄂南传统聚落的生成机制、空间序列与装饰艺术,引发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度思考。中心主任何岳球表示,此展览是推动鄂南文化动态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一步,旨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中,让市民近距离感受鄂南聚落的建筑智慧与文化底蕴;同时,此次活动大大推进了校际合作、校地合作,促进了鄂南传统聚落的研究及多维度的艺术呈现

展览分为基石·形塑匠造·纹章新生·共续三大主题板块匠造·纹章板块,中心提供了大量实物展品,包括砖雕、木制挂屏等的直观呈现,不仅生动再现了鄂南民居的构筑智慧与装饰艺术还展示了鄂南地区独特的建筑风格对聚落形成的深远影响。

基石·形塑部分,展览聚焦鄂南山水格局与聚落基因。通过地理环境分析,强调了鄂南地区由幕阜山脉向长江沿岸过渡的地形特征,以及早期居民择水而居的生存智慧。董黎博士的研究指出:地理环境是创造地域文化的自然基础,鄂南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明。这一板块还展出了董黎的瓷板画作品,如《刘家桥忆》和《山居》,艺术化地呈现了聚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进入匠造·纹章板块,中心提供的实物展品成为亮点。木雕、石雕、砖雕作为鄂南建筑的重要装饰元素,尤其是砖雕以其经济、省工的优势深受民间喜爱。中心提供的砖雕展品,展示了其在门头、檐部等部位的精细工艺,青砖材质的粗犷与木雕的细腻相得益彰。

同时,木纹象征部分突出了鄂南民居的几何纹样,如万字纹、卷草纹和拐子龙纹。这些纹样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祈福避祸的愿望。中心提供的木制挂屏展品,生动展示了拐子龙纹的抽象艺术,该纹样将龙形与回纹结合,适用于门窗等部位,象征福运绵延。此外,冰裂纹门窗展品由中心提供,体现了读书人家寒窗苦读的寓意,常与梅花搭配,表达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求索精神。中心还展示了鎏金人物刻板等实物,这些展品凸显了移民文化(如江西形势派风水理论)对鄂南聚落选址的决定性影响,例如沈鸿宾故居的背山面水布局。

新生·共续板块,展览转向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强调动态保护理念,区别于博物馆式静态保护,主张将聚落置于变化中发展,实现居民-聚落-环境-社会的和谐共存。董黎博士在研究中指出:传统聚落的形态使用地方材料,以最低能耗获取最高舒适度,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通过李文豪的油画作品《印象刘家桥》,艺术化地呈现了保护成果,呼吁公众参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本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学术与艺术的盛宴,更是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推动地域文化传承的里程碑。中心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研究,继续加强校地合作,探索传统聚落在当代的适应性路径。展览将持续至11,诚邀公众前来体验鄂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记忆鄂南传统聚落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撰稿 赖建东,审核 何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