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定光平:执着的青砖茶传播大使

[发表时间]:2017-09-07 [浏览次数]:

    他从小在赤壁城区长大,19岁那年第一次去羊楼洞镇就被这座有着历史感的古镇吸引;12年后,攻读研究生,因为博导的一句话,他开始着手调查羊楼洞砖茶史,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在学术界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来咸宁拍纪录片《茶叶之路》,向他借智;2015国际茶业大会,因为对青、米砖茶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被“2015国际茶业大会”授予“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称号,他就是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院长、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定光平教授。

查阅文史,迷上洞茶文化

    定光平院长是地道的赤壁人,从小在城区长大。1989年,高中毕业的他第一次去羊楼洞古镇玩,当时看到石板街上的石柱和散落民居周围的断砖残瓦,觉得羊楼洞充满了历史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2001年,已在咸宁学院任教的定光平院长考取了华中师范大学的经济史研究生。在复试的时候,导师组组长彭南生问他在专业上有什么想破解的疑惑,定光平情不自禁地讲起了自己多年前第一次到羊楼洞的感受:“我的家乡赤壁市有一个叫羊楼洞的地方,老街周围有太多的残砖旧瓦,这里曾经一定有一个比现在的古石板街还要大的一个集镇,我觉得很疑惑:是什么原因会在这里形成这么大一个规模的集镇,又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了一个断砖残瓦所在的遗址地?”

    导师组在接连提了几个问题之后说:“你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很强,研究生三年,你就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吧!”

    通过采访当地的老人,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定光平院长很快就对羊楼洞有了初步的了解。研究生三年,他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旧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档案馆都留下了定光平查阅羊楼洞文献资料的足迹。让定光平没有料到的是,几乎在任何一家大型的图书馆,只要输入“羊楼洞”三个字,就有大量的信息涌现出来。

    有一次,定光平院长在华中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无意翻阅到1877年上海的《万国公报》(一份由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的华文报),在[第457期]上有一篇署名“目见人”的《鄂省羊楼峒坦平颂》,报道曰:“……羊楼洞者,乃南北楚省暨中外茶商总汇处。每当春夏之初,航海而来梯山而往,可怜乌道羊肠,肩负者深入险巇,风摇雨滑,车载者每苦驰驱,统带忠义营欧阳公印荣章都戎弹压地方系毫不犯,约束丁勇纪律严明,乃捐俸会商邑绅雷乐斋、饶鲁堂、雷朗斋、游包六、雷汉槎、雷受山诸公筹划费资,秉公秉正修理石径……”

    1877年是羊楼洞当年生产贸易的顶峰时期,茶叶外运量大,砖茶又重,从羊楼洞送到新店,从水路运到汉口,又从汉口将物资运送到羊楼洞,来来往往的鸡公车足以将石板路辗压出槽。后来,定光平又从羊楼洞当地的雷氏、饶氏族谱里发现了与《万国公报》一致的记载,印证了这一史实。

     在档案馆,定光平院长找到了晚清时期各地报纸有关羊楼洞的报道,民国时期一些正规高校如金陵大学农业经济专家的调查报告,以及农业银行、政府以及实业部门等正规单位的调查资料、年鉴,这些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文献史料非常完整地展现了羊楼洞的历史。

    一直到现在,还有一些重要的史料不断被发现,这让定光平院长有一种捡到金子一样的兴奋感。

系统研究,震惊学术界内外

    在导师的指导下,定光平院长用原始工业化的理论对羊楼洞经济史进行进行了系列的研究,包括以羊楼洞为中心的整个茶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茶文化发展史,以及到近代汉口开埠前后的内外市场结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演进,并对以羊楼洞为代表的乡村工业化的兴起后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社会阶层、阶级的演变、乡村绅商的分化与功能作了比较完整的研究。

    “羊楼洞镇是茶区的加工、集散中心,具有工业的特性;新店镇主要是茶叶的转运中心,一个港口。两镇相互依赖、促进,形成了良性的、互动的城镇结构,当时这两个集镇占了蒲圻市一半的人口,繁华程度可以想像得到。”定光平院长说。

    在读研期间,定光平院长一共发表了发了六篇高质量论文,其中有四篇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还有两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在学术界有了影响力。2004年,定光平院长的毕业论文《羊楼洞茶区近代乡村工业化与地方社会经济变迁》在本届100多位研究生论文中,成了唯一一篇被评为优秀的毕业硕士论文。

    赤壁宣传部门和茶企在挖掘、宣传自身的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从网上看到他发表的论文,非常认可并把他推荐给到访媒体。中央电视的《茶叶之路》、中央七台的《青砖茶带来的财富》、中央四台的《记住乡愁》等蜂涌至羊楼洞采访,从中央到省市媒体,定光平院长为赤壁青砖茶的宣传做了不少的服务。

    2015年、2016年,赤壁市举办第一届、第二届青、米砖茶大会,请定光平院长去做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的主持人;一些青砖茶企搞产品推介会,也请他去讲课;咸宁茶叶高级研修班也请他去当主讲老师……

    只要能够把咸宁的青砖茶推介出去,只要有利于咸宁青砖茶事业的大发展,定光平院长都会挤出宝贵的时间,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表彰他为青、米砖茶在世界的推广做出的巨大贡献,2015国际茶业大会还为他颁发了“国际青砖茶传播大使”奖。

馆藏历史,留住砖茶记忆

    2010年,湖北科技学院以人文学院为依托,成功申报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鄂南文化研究中心”并获准建设,下设鄂南文化展览馆。

    在建馆的时候,青、米砖茶连县级非遗都不是。但是定光平院长从专业角度认识到了青、米砖茶的重要性,在建馆之初就把砖茶文化放在了鄂南文化展览馆最重要的位置。“砖茶文化是鄂南文化里时间延续性最长、传播范围最广的地域文化,是鄂南文化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定光平院长说。他依据历史文献资料,恢复设计了不同年代的制茶机械、工具图纸,并让木工加工复制出来。

    在建馆过程中,湖北省赵李桥茶厂的领导曾陪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来到鄂南文化中心借“智”。在观看了馆藏丰富、图文并茂的砖茶文化展览之后,该领导非常感动,拉着定光平院长的手说:“定教授,你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展馆里需要什么样的茶砖、展品,你开车到我们厂里来,尽管选!”

    后来,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把库房里所有的砖茶样式都给展馆送了一套,从最大的120斤重的屏风砖茶到小块砖茶,约30个品种。这一举动,引得赤壁各个茶企纷纷效仿,他们将自己的砖茶产品、砖茶模子、制茶的各种器具等捐赠给展馆。

    展馆建成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青、米砖茶一次性申请国家非遗成功,并成了我市唯一一个在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无数人循着千年茶香来咸宁羊楼洞寻砖茶源。

    而今,定光平院长依然奔走在羊楼洞老街,奔走在茶乡的山野,访问高龄茶人,听乡风民俗,做田野调查。他说:“以前,我觉得自己对羊楼洞历史掌握了七八成。通过访谈和查阅文献资料,现在我认为自己对羊楼洞历史连六七成都没有掌握到。我会继续深入地调查和研究羊楼洞砖茶历史文化,并希望以后能打通产、学、研、用通道,探索青、米砖茶创新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