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日常教学 >> 正文

做新时代教师 育新征程人才——24级汉语言文学教育见习周讲座顺利举行

[发表时间]:2025-10-17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16日下午人文与传媒学院邀请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校委胡辉祥老师为24级汉语言文学全体学生做了一场“做新时代教师 育新征程人才 ”为主题的讲座。胡辉祥老师作为湖北省“优课”评审专家,咸宁市中考命题专家,讲座内容紧扣教育理念革新、德育实践路径与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穿插大量真实教育案例与经典理论,为“准教师”们带来了不少触动与思考。

开场环节,师从“首因效应”切入,聊起了教师踏上讲台的“第一印象”的重要性除了衣着得体、言语得当,班主任工作更在于如何通过共同制定班名、班训、班歌等方式,从一开始就营造出平等、信任的班级氛围。这些细节,往往决定了日后师生互动的基调。

谈到课堂中的情绪管理,胡老师给大家讲了魏书生先生“请学生提醒自己别发火”的故事这个看似简单充满智慧的做法,让在场同学会心一笑,也体会到教育中双向尊重的重要性——老师也会需要学生的帮助,教育的温度正藏在这些细微的互动里。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导向,老师解析了当下教育的三个关键目标:为学生走入社会、接受高等教育与未来职业发展铺路,最终为其一生成长奠基。他强调,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超越分数,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包括社会责任、文化自信、终身学习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的六大育人途径—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育人,也成为现场讨论的焦点。主讲老师鼓励大家在未来的班主任工作或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德育元素融入教室布置、班级活动与社会实践中。

“如果我们仍以过去的方式教导今天的孩子,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未来。”杜威的这句警言在讲座中多次回响。陶行知那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更让不少同学陷入沉思。教育不是流水线,而是一场面对鲜活生命的耕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如同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般,小心守护每一颗稚嫩的心灵。

讲座在持续而真挚的掌声中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讲座不仅深化了对教师职业的理解,更让他们明确了自己未来想成为怎样的老师——有温度、有方法、有信念,能够以文学滋养心灵,以师爱点亮未来。


(文字来源:邓慧玲  审核:周菡  终审:郭彧)